
外匯交換(又稱外匯過期)是一種結合外匯現貨和長期交易的合同
合同雙方約定在某一日期按即期匯率交換一定數額的外匯,然后在未來某一 外匯跟單網站日期按約定的匯率(即遠期匯率)交換相同數額的外匯
事實上,合同雙方在一定時間內獲得交換貨幣的使用權
外匯交換條件反映了合同雙方交換的兩種貨幣的匯率趨勢以及各自對利率的看法
外匯交換以長期點數的形式報價,不僅可以用來鎖定未來某個時間點交換貨幣的匯率,還可以作為套利即期匯率與長期匯率異常差距的手段
[編輯] 美國利用外匯交換操縱外匯市場[1] 金融海嘯過后,美聯儲與許多西方國家的央行簽署了多項貨幣交換
在本文中,我們將詳細討論美聯儲利用外匯交換操縱匯率的問題
一般來說,央行利用外匯交換加強國內貨幣將通過兩個渠道:一是向國內金融機構提供外匯;二是利用外匯儲備直接干預外匯市場
央行非常喜歡通過外匯交換干預外匯市場
原因很簡單
一方面,他們可以獲得大量的外匯,另一方面,他們可以無意識地做到這一點,因為很難找出交換的哪一方需要外匯
這里基本上沒有透明度
然而,外匯交換總是在交換后交換
如果央行過度使用外匯交換工具,只能通過發行外幣債券來解決問題
因此,外匯交換的負面影響也不小
美國利用外匯交換干預市場,執行強勢美元是有史可查的
美聯 外匯跟單平臺搭建儲通常通過兩種工具干預外匯市場:外匯準確基金(ESF)美聯儲和美聯儲公開市場賬戶
從歷史上看,美聯儲利用外匯交換干預外匯市場沒有好結果,最終只能發行外幣債券償還債務,最終結束
讓我們來看看美聯儲干預外匯市場的歷史
1961年至1971年,為了延緩資本流出,美國 外匯跟單交易誘使一些主要的西方央行選擇持有美元儲備,放棄向美國兌換黃金的要求
外匯平準基金(ESF)自1961年3月起,外匯市場重新干預,但顯然以當時的外匯平準基金為基礎(ESF)外匯儲備數量難以達到其目的
因此,財政部和美聯儲也于1962年2月加入了干預外匯市場的隊伍
當時,許多西方央行開始大量出售美元,以分散風險
為了獲得大量外匯支持美元,美聯儲與多家西方央行簽訂了互換協議
后來,為了償還這些外債,美聯儲不得不在20世紀60年代發行大量具有外幣標值的中期債券(羅莎債券)
20世紀70年代末,為了加強外匯儲備,美國與德國央行簽署了高達10億美元的外匯交換協議
后來,為了償還外債,美國除了發行外幣公債(卡特債券)外,還不得不減少其在IMF的份額
現在美聯儲又開始玩同樣的把戲了,尤其是金融海嘯爆發后,進行了大量的外匯交換
2008年9月29日,國際金融危機深化后,美聯儲與英國央行、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瑞士央行簽署貨幣交換協議
未來三天,五家央行聯合宣布擴大交換協議規模,美聯儲將向四家央行提供800億美元、2400億美元、1200億美元和600億美元的流動性
2008年10月13日,美聯儲進一步表示,與央行通過貨幣交換提供美元流動性的金額沒有上限
2009年2月3日,這五家央行將貨幣交換協議的截止日期從2009年4月30日延長至10月30日
2009年4月6日,美聯儲與英國央行、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瑞士央行聯合宣布了美國與這四個國家之間的貨 外匯fx110跟單幣交換協議
今年10月30日前,四家央行將向美聯儲提供總額約2870億美元的外幣(提醒投資者注意上述日期前后歐元對美元的趨勢)
根據美聯儲2009年4月1日的資產負債表,共有3088億美元的外匯交換頭寸,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然而,美國在4月6日簽署了一項新協議,讓人懷疑3088億美元的真實存在
如果這么多的外匯儲備消失了,它會在哪里使用呢?它是用來干預外匯市場的嗎?我認為這很有可能,也就是說,最近美元的強勁是美聯儲干預的結果
現在美國的態度非常明確,即毫不猶豫地利用外匯交換,繼續大力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走強
我已經在《美元強勢陰謀》一文中闡述了原因
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去看這篇文章
最后,讓我們來談談美聯儲利用外匯交換干預外匯市場對黃金走勢的影響
美聯儲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走強,短期內肯定會給黃金價格帶來壓力
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美國干預外匯市場的成本非常高,只會不斷增加其債務負擔
金融危機最初是由過度消費和過度負債引起的
現在美國的解決辦法是進一步擴大消費和債務,這似乎有點解渴
這種債務支持方式將在未來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基于此,我仍然長期看好黃金,但投資者必須為短期黃金價格的反復波動做好準備